在初期研制的 CCD 摄像机有+24V、+22V、+17V 和+5V 等,目前通用的为+12V。为配合 PC 摄像机和网络图像传输的应用,逐步以+12V 和+5V 两种工作电压为主。
㈣提高 CCD 摄像机的制造效率
为了降低 CCD 摄像机的制造成本,实现高速自动化生产,制造厂家追求紧密性结构,致力于 CCD 摄像机的小型化,即由 Dip On Board(DOB)过锡板工艺改进为 Chip On Board
(COB)板上连接 IC 芯片的贴片方式。到目前为止,已实现多层板的 Multi Chip Module(MCM)多芯片集成模组化制造技术。
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 的缩写。所有摄象机都有一个将来自 CCD 的信号放大到可以使用水准的视频放大器,其放大量即增益,等效于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使其在微光下灵敏,然而在亮光照的环境中放大器将过载,使视频信号畸变。为此,需利用摄象机的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去探测视频信号的电平,适时地开关 AGC,从而使摄象机能够在较大的光照范围内工作,此即动态范围,即在低照度时自动增加摄象机的灵敏度,从而提高图像信号的强度来获得清晰的图像。具有 AGC 功能的摄像机,在低照度时的灵敏度会有所提高,但此时的噪点也会比较明显。这是由于信号和噪声被同时放大的缘故。
白平衡(White Balance),只用于彩色摄象机,其用途是实现摄象机图像能精确反映景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两种方式。自动白平衡(AWB,Automatic White Balance)有分为连续白平衡和自动控制白平衡。连续白平衡也称为自动跟踪白平衡(Automatic Tracking White balance,ATW),是随着景物色彩温度的改变而连续地调整,范围为 2800~6000K。这种方式对于景物的色彩温度在拍摄期间不断改变的场合是最适宜的,使色彩表现自然,但对于景物中很少甚至没有白色时,如场景大部分是蓝天白云或夕阳等高色温物体及场景比较昏暗的场合下,连续的白平衡不能产生最佳的彩色效果。
自动控制白平衡(Automatic White balance Control,AWC),需要先将摄象机对准诸如白墙、白纸等白色参考目标,然后将通过菜单或开关设置从手动改变为自动方式,保留在该位置几秒钟或者至图像呈现白色为止,在白平衡被执行后,将自动方式开关拨回手动位置以锁定该白平衡的设置,此时白平衡设置将保持在摄象机的存储器中,直至再次执行被改变为止,其范围为 2300~10000K,在此期间,即使摄象机断电也不会丢失该设置。以按钮方式设置白平衡最为精确和可靠,适用于大部分应用场合。
就目前产品外型来看,一体化摄像机可大致分为特殊型以及一般型。所谓特殊型,是强调产品具备特殊防护功能,以免除防护罩的使用为设计出发点,其产品外壳多为圆柱体,项目包括防水型、防暴(爆)型、防弹型摄像机等。以防水型为例,采用特殊材质如铝合金,增强外壳防水等级,强调不须外加防护罩。为了提升产品附加价值,进而发展自动对焦功能,或提供 IR 光源,在夜间也能提供清晰图像。
而伸缩镜头因体积大、价格较变焦镜头高出许多,因此一体化摄像机制造商多采用变焦镜头,使用率逐渐增加。据了解,目前以 3.5~8mm 的镜头使用最为普及。对一体化摄像机而言,由于体积较小,因此多半采用机板型镜头(Board Lens)。相较于一般镜头,机板型镜头价格便宜、尺寸较小,但由于镜头与摄像机的空隙较小,因此安装制造较为困难。在镜头尺寸部分,过去以 1/3”镜头使用最多,但 1/4”镜头较小更适用于一体化摄像机,加上近年来 IC 厂商大量生产晶片,带动 1/4”晶片的成本降低,使用量逐渐凌驾 1/3”镜头。然而,1/3”镜头所摄取的图像效果最好,仍有不少一体化摄像机制造商使用,因此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㈢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关系着如何依现有摄像机结构,搭配镜头的自动光圈线路,以做到最佳效果。
一般而言,自动光圈有二种驱动方式,一是 Video Driver,另一种是 DC Driver。Video Driver镜头是将光圈马达的驱动电路板安装于镜头内,利用摄像机输出图像信号到驱动电路板,再由驱动电路板来改变光圈马达,使光圈变化,成本与施工都比较贵。DC Driver 镜头是配合部分摄像机制造商,将原先安装于镜头中的驱动电路板转至摄像机中,因此镜头不需要驱动电路板,直接由摄像机输出 DC 电流来改变光圈马达,使光圈产生变化,由于接头固定,成本较低,施工也较为容易。目前一体化摄像机市场上两种都有使用。
每一个网络摄像机都有自己的 IP 网址,数据处理功能,和内置应用软件,可担当网络服务器、FTP 服务器、FTP 用户端和邮箱用户端。许多高级的 IP 网络摄像机还包括其他特殊功能,比如移动探测、警报信号输出/输入设备和邮件支持功能网络摄像机不但支持所有的标准模拟 CCTV 摄像机功能,而且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系统功能并能减少更多的成本。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ared Detector,PIR)根据其结构不同、警戒范围及探测距离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单波束型和多波束型两种。单波束 PIR 采用反射聚焦式光学系统,利用曲面反射镜将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汇聚在红外传感器上。这种方式的探测器境界视场角较窄,一般在 5°以下,但作用距离较远,可长达百米。因此又称为直线远距离控制型被动红探测器,适合保护狭长的走廊、通道以及封锁门窗和围墙。多波束型采用透镜聚焦式光学系统,目前大都采用红外塑料透镜——多层光束结构的菲涅尔透镜。这种透镜是用特殊塑料一次成型,若干个小透镜排列在一个弧面上。警戒范围在不同方向呈多个单波束状态,组成立体扇形感热区域,构成立体警戒。菲涅尔透镜自上而下分为几排,上面透镜较多,下边较少。因为人脸部、膝部、手臂红外辐射较强,正好对着上边的透镜。下边透镜较少,一是因为人体下部红外辐射较弱,二是为防止地面小动物红外辐射干扰。多波束型 PIR 的警戒视场角比单波束型大得多,水平可以大于 90°,垂直视场角最大也可以达到90°,但作用距离较近。所有透镜都向内部设置的热释电器件聚焦,因此灵敏度较高,只要有人在透镜视场内走动就会报警。
就EAS系统检测信号载体而言,已经有六、七种不同原理的系统。由于检测信号载体的特性不同,因而各种原理的放到系统的性能也有很大差别。到目前为止,已出现的六种原理的 EAS 系统依次为电磁波系统、微波系统、无线电/射频系统、分频系统、自报警智慧型系统以及声磁系统。电磁波、微波、无线电/射频系统问世较早,但受其原理的限制,性能上没有每大提高。如微波系统尽管保护出口宽,能方便灵活地安装(如隐蔽于地毯下或吊置于天花板上),但易受液体如人体屏蔽的不足,已经逐渐退出 EAS 市场。分频系统只有硬标签,主要用于服装服饰的保护,不能用于超市;自报警智慧型系统主要用于贵重物品如高档时装、皮革、裘皮大衣等等;声磁系统是电子防盗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令 EAS 误报现象得到很好改善,自1989年推出以来,已经成为全球许多零售商喜爱的电子防盗系统。
商场、超市中的很多商品带有金属物品,如金属锡箔纸包装的食品、香烟、化妆品、药品等;还有本身自带金属的商品,如电池、CD/VCD 盘片、美发用品、五金工具等;另外商场提供的购物车、购物篮等。含金属的物品对 EAS 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对感应标签的屏蔽作用,使系统的检测装置检测不到有效的标签存在或检测灵敏度大大下降,导致系统不发出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