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熔接 ERP

弱电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建筑物防雷技术的发展 雷百汇避雷针商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5 10:4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华为代理商
雷百汇避雷针商城经营销售各类防雷产品,欢迎有需要的朋友前来咨询选购,www.leibaihui.com  电话:15517169835
1.建筑物防雷技术的变化

  表1:建筑物防雷的变迁概况



  建筑物防雷重要的观念变化有:

  重视雷电电磁感应作用。以前建筑物防雷以防直击雷为主,侧重机械性破坏和雷电反击;现在则以防感应雷击为主,侧重雷电的电磁感应效应。针对独立避雷针附近电磁感应强度最大这一特点,采取对称引下线与避雷网相结合,使得避雷网内的电磁感应强度可明显减弱,或便建筑物构成实体法拉第笼,使得法拉第笼内的感应电磁场强度为零。

  注意防雷方式的系统性。以前建筑物防雷只体现在装设避雷针,现在注意到雷电的各种引入渠道。建筑物雷电防护区(LPZ)的划分是从多级保护发展而来,采用了系统论的方法。建筑物雷电防护区界面的划分是以电气节点分段的。

  接地结构、等电位连接与电气接线的关联变化。以前接地是否合格以接地电阻值为准,现在则侧重接地结构兼顾接地电阻值。由于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频率增高,其接地结构、等电位连接和电气接线的方法都发生了变化。防雷设计必须将电磁兼容理论与防雷实践相结合。主要内容有:系统共地的合理选择;电源接地系统的制式;电气设备工作频率对接地结构的要求和对等电位连接方式的选择。

  2.建筑物防雷技术的不变之处

  防雷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安全地引雷入大地,闪电电源不是一个电压源,而是一个电流源,更严格地说它是一个电流波,防雷装置是给雷电流提供一条或几条低阻抗的通道。一次雷电放电总的能量并不大,不过几十千瓦时,但其瞬时功率很大。雷电的耗能是一个自动调节过程,并联分布电路中电阻低的分路其分流最大,耗能按电流的平方增大,所以雷电能量主要消耗在阻值小的支路上。在雷击点的地电位产生浮动,其电压值可达儿百千伏,由于地电位产生浮动使得电气设备的绝缘有被击穿的危险,采用SPD(电涌保护器)暂态等电位连接的办法可使电气设备免于损坏。

  建筑物的雷电耗能渠道要设计好,其防雷接地电阻值不宜太大,要防止雷电流向电源系统反击的危险。一般建筑物的接地电阻为20一30Q。因为线路波阻抗约为3000,取接地电阻值小于它的1/10可以认为是安全的。接地电阻值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凡是有外接电网的仍要限定接地电阻值。经验表明有防雷装置仍出事故,多是接地不良或接地线断线所致,所以防雷接地装置检测的管理是保证防雷装置完好的主要手段。采用高频接地电阻测量仪和脉冲接地电阻仪不适用于测量接地电阻值,却特别适用于测量接地线断线。它们对于接地线断线特别敏感,而一般接地电阻测量仪往往难以发现局部的断线。

  3.建筑物的防雷

  在建筑物防雷设计中提倡采用铁管或销装电缆做进线保护,是因为它们有良好的分流和屏蔽性能。天线进线防雷就是用电缆穿铁管来完成保护通信电缆和防雷的双重功用的,在进口处要加装SPD(如刀4波导避雷器或氧化锌避雷器等),在机柜处也要加装SPD,并在两处与防雷接地网相连。用电缆穿铁管做进线保护的道理可以用严格的电路和电磁方程来证明。几十年各地变电站和建筑物防雷经验表明用电缆穿铁管做迸线保护非常安全可靠。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一1994(2000年版)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l,LPZ",l等区。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分区,是为了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连接点的位置,从而决定位于该区域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与共同接地体等电位连接。

  建筑物直击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A区,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一1994(2000年版),设计由避雷网(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立柱基础的钢筋网与钢屋架,屋面板钢筋等构成一个整体,避雷网通过全部立柱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将强大的雷电流引入大地。建筑物感应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B,LPZl,LP及•。区,即不可能直接遭受雷击区域;感应雷是由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感应或静电感应而产生的,形成感应雷电压的几率很高,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尤其低压电子设备威胁巨大,所以说对建筑内部设备的防雷保护的重点是防止感应累入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咨询|VIP注册|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积分规则|手机版|Archiver|弱电之家论坛 ( 京ICP备11008917号-3 )

GMT+8, 2024-6-3 01:32 , Processed in 0.07362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