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论坛

标题: 电脑硬盘选购指南 [打印本页]

作者: zhudianwei    时间: 2007-1-13 08:22
标题: 电脑硬盘选购指南
这几年来,硬盘的容量成倍增加,而价格却大幅度下滑。从表面来看,硬盘的销量增长势头非常猛,整个硬盘产业似乎正处在黄金期,实际上由于价格猛跌,各厂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且相互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硬盘制造业事实上已经跨入了“微利”时代。在国内硬盘市场,过去一直是昆腾、希捷、Maxtor三分天下。这两年来,IBM、三星、西部数据、富士通等厂商也相继进入中国硬盘市场,它们的进入无疑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与此同时,国内用户在购买硬盘时,也增加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技术篇
   自从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Winchester”技术的硬盘,这种技术就成为现今硬盘的结构基础,其核心是“密封、固定并且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30年,今天的个人电脑硬盘的容量已经高达十几GB甚至几十GB,但是硬盘依旧没有脱离Winchester技术的基本模式。
  按照盘片大小,硬盘可分为5.25\"、3.5\"、2.5\"和1.8\"英寸硬盘,其中5.25\"英寸硬盘属于老式硬盘,目前已不多见。3.5\"英寸硬盘是目前台式机中应用最普及的产品,2.5\"和1.8\"英寸硬盘则大多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以及一些袖珍精密仪器中。按照硬盘与电脑之间的数据接口标准可划分为IDE和SCSI接口硬盘,实际上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IDE接口硬盘应该是EIDE接口硬盘,只是由于大家都叫习惯了,因此这个名称一直沿袭至今。EIDE标准是西部数据(WD)在ATA-2和ATAPI基础上开发的,对于硬盘厂商而言,它的意义并不在于将传输速度提高了多少,而是它可以帮助厂商提高产品性能和兼容性的同时,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应用中,EIDE标准能够兼容原有的ATA(IDE)、Fast-ATA和ATAPI(ATA Packet Interface)标准中的数据传输模式,因而得到了各厂商的拥戴。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电脑主板都集成了EIDE接口控制器,提供一主一从两个ATA兼容通道,能支持四块EIDE或者Fast-ATA硬盘以及ATAPI接口的光、磁存储设备。在EIDE标准中,传输速度最快的是Intel和昆腾联合提出的Ultra DMA(Ultra ATA)模式,理论上Ultra DMA/33和Ultra DMA/66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以达到33.3MB/S(指突发情况,下同)和66.6MB/S。1997年后,Ultra DMA/33模式被各硬盘生产厂家普遍采用,并且在市场上广为销售。1999年伊始,西部数据和昆腾向市场推出了采用Ultra DMA/66的产品,随后其它厂商也纷纷跟进,推出了自己的相应产品,而采用Ultra DMA/66的产品向下兼容Ultra DMA/33模式,价格也仅比采用Ultra DMA/33模式的相应产品贵一点儿,从而引发了用户的购买**。不过,要想获得Ultra DMA/66这种接口硬盘的高速数据传输必须在主板和操作系统的共同支持下才能够实现,而现在最流行的BX主板就不支持Ultra DMA/66(有一些主板厂商通过在主板上加装一块独立的IDE控制芯片的方法来实现BX主板对Ultra DMA/66的支持),而支持Ultra DMA/66的810主板又问题多多,至于SIS 530、SIS 620以及MVP4等主板,虽然支持Ultra DMA/66的传输模式,但是目前看来尚难成气候。另外,DMA/66模式还必须使用专用的80芯数据线才能够实现。
  为小型机设计的SCSI在引入个人电脑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譬如SCSI-2最多可接7个SCSI设备,而Wide SCSI-2以上更可以连接15个SCSI设备,这一点令EIDE设备望尘莫及。从理论上讲,当SCSI总线时钟频率为20MHz或40MHz时,16位的Ultra SCSI模式数据传输率可达到40MB/S和80MB/S,这两种SCSI标准模式的传输速度都比EIDE接口的硬盘要快的多;另外SCSI设备(包括SCSI硬盘)价格昂贵,通常都用在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工作站以及服务器上,因此用户们一般都认为SCSI硬盘在任何情况下都快于EIDE硬盘,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SCSI硬盘的优点在于CPU占用率极低:由于配合工作的SCSI卡本身带有CPU,在工作时主机的CPU只需要向SCSI卡发出工作指令,然后就可以将工作交给SCSI卡自己执行,工作结束后SCSI卡会将工作结果返回给CPU。另外SCSI卡可对CPU指令进行排队,比如在多任务情况下SCSI硬盘会按照SCSI卡的命令自动将当前磁头位置附近的任务先完成,而不像IDE硬盘机械地依照CPU指令FIFO(First In First Out,先入先出)的顺序逐个完成存取任务,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SCSI硬盘在标识硬盘扇区时使用了线性概念,即硬盘只有第1扇区、第2扇区,而不像IDE硬盘采用的“柱面/磁头/扇区”三维格式。目前的操作系统也大都使用线性编号的扇区,但是BIOS只接受三维格式的磁盘请求,所以操作系统必须把磁盘请求转换为三维格式,这样一来IDE硬盘就可直接使用,而同时SCSI为了和BIOS兼容还得将三维格式的磁盘请求转换为线性编号,所以说硬盘的数据传输率大大降低也就不奇怪了。因此SCSI硬盘只有在UNIX、WINDOWS NT等多任务操作系统下才可以真正发挥优势,而在WINDOWS 95/98下也还凑合,至于DOS下,SCSI硬盘就根本无从发挥自身的特性了。





欢迎光临 弱电论坛 (http://bbs.rdzj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